轮胎是化工产业链的重要下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轮胎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轮胎行业整体上“大而不强”,高端产品发展滞后、通用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轮胎的消费需求也将逐步向个性化、高端化转变。轮胎的上游,橡胶产业应当抓住机遇,为绿色轮胎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丁基橡胶的研发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保持景气,销量一举突破9000万辆大关,其中中国以2888万辆的销售量位居第一,美国以1724万辆居第二,日本、印度、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市场的销量也轻松超过100万辆。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的进一步要求,加速了汽车轮胎子午化的技术进步及无内胎轮胎的发展。世界丁基橡胶的总消费量也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2008年世界丁基橡胶的总消费量为89.8万吨,2016年增加到127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22万吨/年,占总消费量的17.32%;西欧地区的消费量为13.5万吨/年,占总消费量的10.63%;东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 55.8万吨/年,占总消费量的43.94%;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9万吨/年,占总消费量的7.09%。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预计到2021年总消费量为145万~150万吨,其中卤化丁基橡胶所占的比例超过85%。
就我国来看,2017年,我国丁基橡胶的总生产能力达到39.5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家。我国丁基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28.15万吨,增长为2016年的41.48万吨,2011~2016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61%。
目前我国丁基橡胶的产能和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每年都得进口,且进口量不断增加。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为12.56万吨,2010年增加到24.92万吨,2016年的进口量为27.39万吨,比上年增长10.09%。2016年的产品自给率仅为37.37%。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卤化丁基橡胶的发展。卤化丁基橡胶受益于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医用胶塞等产品需求等高端需求的增长,进口增速更大,在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大。我国卤化丁基橡胶的进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的进口量为8.24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5.61%;2010年进口量为17.02万吨,占比为68.3%;2016年的进口量为21.16万吨,比上年增长17.43%,占比为77.25%。卤化丁基橡胶主要用于无内胎的气密层、耐热内胎、耐热软管和输送带、药用瓶塞、防震垫、黏合剂和密封材料等。
近几年,美国一直是我国丁基橡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家,2012年的进口量为7.7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3.52%;2016年的进口量为6.96万吨,占25.41%,比上年增长3.26%。
我国丁基橡胶也有部分出口,但量比较少。2005年出口量为1万吨,2010年为0.97万吨,2016年的出口量为1.41万吨,比2015年减少约18.02%。
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轮胎产业的消费占了我国丁基橡胶消费总量的84.5%,医药瓶塞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0.5%,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中,普通丁基橡胶使用的进口产品牌号主要有268、301、BK1675N等,卤化丁基橡胶进口产品主要有朗盛公司的2030、X2,埃克森美孚化学的2211、2222、2235、2244、2255、1065、1068,以及俄罗斯的CBK150、CBK139、BBK232、BBK239等。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并正逐步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轮胎也随国际潮流向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方向转化。同时,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加快,也促进了含丁基橡胶等高性能轮胎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内胎丁基化(包括农用胎)和汽车轮胎子午化的比例仍然还比较低,今后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进而将增加对丁基橡胶的需求。
医用瓶塞是我国丁基橡胶的第二大需求市场。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已经规定国内所有药用胶塞(包括粉针剂、输液及口服液等各剂型胶塞)一律停止使用普通天然橡胶瓶塞,取而代之以更为安全方便的丁基橡胶胶塞。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医用瓶塞需求量的增加,这也将使丁基橡胶的需求量增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基础建设步伐的加速,也将使丁基橡胶在胶带、胶管、黏合剂及防水卷材等方面的需求量增加。预计到2021年我国丁基橡胶的总需求量为50万~55万吨,其中卤化丁基橡胶的需求量为43万~45万吨。
预计2021年世界丁基橡胶年产能达到223万吨,其中中国大陆年产能为60万吨。
亚洲市场成产能“战场”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看,今后一段时期,世界主要生产技术服务商仍将进一步完善淤浆法生产工艺技术,技术研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聚合温度的升高和能耗下降,设备和工艺过程的研发重点是聚合物反应器、技术和过程控制等,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新技术研发领域,高性能化、环保化和低碳是丁基橡胶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型溶液法技术、茂金属等新型催化剂、接枝和离子化化学改性等新技术也将在丁基橡胶生产和应用中不断得到发展。
由于世界产能仍将不断增加,竞争将更加激烈。今后几年,世界上仍有多套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将建成投产,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主要有俄罗斯西布尔与印度信任工业公司合作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印度贾姆纳加尔新建10万吨/年生产装置,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计划在新加坡石化工厂新建14万吨/年生产装置,我国台塑合成橡胶工业(宁波)有限公司计划在宁波新建的5万吨/年卤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等。
如果这些装置均能够按照计划建成投产,预计2021年,世界丁基橡胶的年产能达到223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的年产能为60万吨。世界丁基橡胶的产能总体过剩,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未来的发展推动力主要集中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该地区也将成为未来世界争夺的重点。
产品方面,随着汽车等行业更高、更专业化的需求,未来世界丁基橡胶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新品种开发将适应更多领域的发展需求,同时新的应用又刺激市场对丁基橡胶的需求,丁基橡胶的产品和消费结构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但轮胎领域仍将是世界丁基橡胶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普通丁基橡胶的消费量将逐渐下降,而卤化丁基橡胶的需求量却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卤化丁基橡胶既保留了丁基橡胶的性能,又具备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快速共硫化性能,是生产子午胎不可替代的高端合成新材料。随着轮胎工业的迅速发展与轮胎子午化率的提高,加上卤化丁基橡胶逐渐在很多应用领域内替代普通丁基橡胶,因此卤化丁基橡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逐渐完善,我国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的开工率将进一步提高,产量也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国内产品品种和牌号还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预计未来我国丁基橡胶的进口量会逐渐减少,但高性能、多用途产品仍需进口。在出口方面,由于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国内产品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故出口量有一定的增长,但幅度不会太大。
2017年8月30日,我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一旦初裁认定成立,原产于美国、欧盟、新加坡的卤化丁基橡胶进口量将大幅缩减,国内进口货源价格将攀升。我国对卤化丁基橡胶进口量占比最大的美国、欧盟、新加坡实施反倾销后,将增加其他国家货源出口到我国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我国对单个国家进口依赖程度。
国内卤化丁基橡胶企业应加快技术改进或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快速推广自身产品,抢占市场。
我国市场的普通丁基橡胶产能已供过于求,卤化丁基橡胶逐渐替代普通丁基橡胶的部分应用领域
高端产品短板待补齐
目前,我国丁基橡胶产不足需,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今后几年,除了面临国内产能不断增长的压力之外,更为主要的还要受到世界,尤其是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增产能的影响。比如,埃克森美孚和阿朗新科等世界丁基橡胶生产巨头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其装置的主要目标就是我国市场,这将对我国丁基橡胶未来的发展带来重压。
因此,国内相关企业除了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原料、技术、市场、研发、售后服务等多角度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慎重新建或者扩建生产装置,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规避恶性竞争的同时,企业更应该密切关注世界丁基橡胶,尤其是印度、新加坡及沙特等装置的生产情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国外大公司产品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确保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生产工艺方面,我国已建或在建的装置采用的均为淤浆法工艺。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淤浆法生产工艺技术,重点是聚合物反应器的研发,工艺技术和过程控制等,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应该加快新型溶液法等聚合工艺的开发,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从目前国内市场丁基橡胶的供求关系看,普通丁基橡胶的产能已经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提高普通丁基橡胶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规范国内市场,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国卤化丁基橡胶产品自给率较低,主要依靠进口。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外卤化丁基橡胶生产技术新动向,加大对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加工技术的改进创新力度,提高我国卤化丁基橡胶的生产水平,提高普通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的性价比,以适应轮胎高性能化发展需要。
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发丁基橡胶其他新产品,如星型支化丁基橡胶、全饱和丁基橡胶、磺化丁基橡胶、马来酸酐改性丁基橡胶、交联丁基橡胶、长链支化轻度交联丁基橡胶、液体丁基橡胶、高阻尼丁基橡胶,以及聚氧化乙烯接枝卤化丁基橡胶等,以增加国产丁基橡胶的牌号品种,改善目前我国产品结构现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丁基橡胶主要应用于轮胎领域,企业今后应该积极开发非内胎用胶市场,为下游加工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并加大推广力度,以扩大内需。
同时,相关生产企业要积极扩大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尤其是向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内胎生产企业供应原料,为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稳定的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