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西的湖光农场,我家经历了"一棵橡胶树、三代橡胶人"的故事。从一棵小小橡胶树的成长,见证着祖国母亲繁荣昌盛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决定在海南和粤西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广东农垦和各个农场应运而生,各种人员(人才)也抽调来搞建设。我的父亲担任梅菉乡乡长,当时20岁出头,英姿飒爽。他因此被调来当湖光农场场长。
当时的湖光农场,创建于1952年,原归市效委管理,后归属于湛江垦殖局。1956年被正式命名为国营湖光农场,后曾改称为生产建设兵团。我父亲上世纪50年代去的是国营湖光农场,带领职工种植橡胶。那时的农场地处偏远地区,荒无人烟,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父亲带领着职工种下并呵护着小小的橡胶树,还得到河边或挖井取水灌溉,早出晚归地辛勤劳动,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那时是供给制,但我家是个大家庭,我们兄妹几个加上母亲、祖父母和曾祖母,生活困难。于是,为照顾我家实际困难,组织上于1958年调父亲回县城服装厂(后又调去吴川县力车厂)当厂长,开始了他的另一职业生涯。
1970年我从吴川县城高中毕业了。父亲对我说:"反正我青年时期垦荒种橡胶的事业还未完成,你就到湖光农场去吧。"这样,我就应召去了湖光农场。不久湖光农场改称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第六团。当我看到父亲当年种下的小小橡胶苗,如今已长成一排排茁壮高耸的橡胶林,心中无比感慨。我决心也要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们早晨戴着头灯割胶,傍晚挑水淋橡胶苗。在大会战的日子里,我白天与"兵团战友"们挖橡胶穴;晚上则趴在由橡胶板钉成的木箱上油灯学习。在用帆布搭成的工棚里,我们睡在地铺上,听远处传来一串串铃铛的脆响。我没有放弃学习,我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有关橡胶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1979年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橡胶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橡胶厂工作,当上厂长和总工程师,成为我们家第二代"橡胶人"。
2006年的冬天,我和100多个当年的"兵团战友"重返旧地,看到仍有一片片排列整齐黑黝黝的橡胶树,还有场部新建的6栋六层办公楼和职工的住宅群,别有一番感慨!社会在发展;我们当年的血汗没有白流;正是一代代人的辛勤劳作,才会换来美好灿烂的明天!
时光翩跹,岁月沉香,转眼来到2012年春天,我的侄子杨明岳大学毕业分配到湛江市委组织部工作,当时有三个地方供他考虑选择,但最艰苦的是湖光农场。他打电话征询我的意见,我二话不说就告诉他:"你去湖光农场吧,谁叫你爷爷和伯伯都是'湖光人'呢。"我还向他强调说:"如今祖国的橡胶事业早已不是你爷爷垦荒种胶的时代了,我国的橡胶事业不仅要产品出口,还要种植在外。如有机会,你也要争取去做一名橡胶人吧!"
侄儿听从了我的意见,来到湖光农场当副场长,分管种植和橡胶进出口,还三次带队到泰国、柬埔寨公司橡胶基地工作。他不怕热晒雨淋,艰苦工作,成绩突出,让我这位伯父倍感自豪。
回顾60年前我的父亲来雷州半岛种下第一棵橡胶苗,中间经过我这一代的"兵团战斗",再到如今侄儿一辈到东南亚国家种胶的历程,这些经历彰显了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图。我为广东农垦在短短十多年里,实现种植在外、"再造一个广东农垦"的宏愿而自豪!我为我家三代橡胶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