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氟硅一体发展渐成趋势

发布时间:2014-12-23 18:13:17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氟橡胶

  近年来,国内许多知名氟化工生产企业在迅速壮大甲烷氯化物自给能力的同时,纷纷瞄准了有机硅产业进行发展,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氟、硅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继去年江苏梅兰集团2.5万吨有机硅装置投产后,浙江巨化集团和山东东岳集团也都分别兴建了6万吨装置,并预计2009下半年投产。

  有关专家为此分析指出:氟、硅两大产业链在同一区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都以甲烷氯化物为原料,而裂解成单体后又都副产氯化氢(HCl)。由于HCl在两大产业链的单体加工过程中仅起媒介作用,因此,提高氯的原子经济性(做好副产盐酸的循环利用),将有助于中国氟硅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提升。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甲烷氯化物和有机硅两大产业一体化过程,大体可分为4种:第一类是从甲烷氯化物向有机硅和氟材料延伸发展。代表企业是江苏梅兰集团。该集团最初是从电化厂起家的,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从氯碱到甲烷氯化物再到有机硅和氟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在发挥产业链优势的同时,梅兰集团全面推进产业链的集成创新,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其12万吨/年超高纯甲烷氯化物项目,是目前国际上生产甲烷氯化物最先进的甲醇法工艺。

  第二类是从含氟材料向甲烷氯化物的延伸发展。代表企业是山东东岳集团。本世纪初,该集团制冷剂和四氟乙烯发展迅速,却出现过因为不能大量进口氯仿,而不得不限产的困境。于是东岳用5年的时间把甲烷氯化物从零发展到了12万吨水平,最终的产量会达到30万吨的水平。而这个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仅是甲烷氯化物,而是一鼓作气发展到了氯碱、热电厂和盐场。

  第三类是区域配套或者集团内部互供。典型的例子是昊华集团把四川鸿鹤精细化工纳入旗下,为同处一市的晨光研究院提供甲烷氯化物和R22.此外,江苏常熟氟化工园也有专门生产甲烷氯化物的配套企业。

  第四类是由最初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发展而来。典型代表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该集团靠生产草甘膦起家,最初为解决大量副产盐酸,而上马小规模的有机硅。而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又回到农药作原料,形成独具特色的氯原子循环经济链。现在,有机硅已成为新安化工的当家花旦。

  国外企业有一个惯例,做有机氟的,很少做有机硅;同样,做有机硅的,很少做有机氟。许多专家的解释是因为这两大行业开发的主要难点在下游产品的开发,而不是单体。一旦进入下游开发,想做好哪个产业链都非常难。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许多有机氟硅一体化发展的企业?一是目前我国氟硅资源丰富,且往往在同一地区出现。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目前我国有机氟、硅产业发展较快,有机氟硅产业的整体水平,还仅仅处在单体和初级聚合物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原材料成本和副产品循环利用效率才显得尤为重要。据介绍,有机氟、硅一体化发展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氯原子的循环利用,再具体一点就是实现副产盐酸的循环利用。在这方面,我国的利用率明显偏低,必须加以解决。

  据山东东岳集团的一位技术人员介绍,目前该公司的甲烷氯化物装置主要生产氯仿,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四氯化碳。现在,四氯化碳不 能再卖给外面企业,只能通过12000吨/年四氯化碳转化装置转换成一氯甲烷,既没有效益,又不好平衡。而一旦今年的6万吨有机硅项目投产,这部分产品恰好能够弥补有机硅所需要补充的一氯甲烷部分缺口。

  由于氟硅企业的自主配套和外来氟硅企业的加入,我国甲烷氯化物、有机氟硅产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面对产量不菲的副产盐酸,目前国内企业纷纷为其寻资源化发展路径,而不再当作副产品外卖。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www.ic-34.com!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