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传奇铸就的绿色丰碑 一一 观看《天涯热土》的由衷感慨

发布时间:2020-04-22 12:05:36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橡胶文艺

 

首部反映海南农垦题材的36集电视《天涯热土》昨晚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上黄金时段播出。今晚刚刚播出第三集时,就见到了记忆犹新的莽莽胶林,引起了心中强烈的共鸣。从这部讲述三代海南农垦人薪火相传,在海南岛上发展橡胶事业,谱写橡胶传奇的故事中,仿佛看到了一代知青当年在琼崖深处沐雨栉风的身影。

也不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未来的哪一集中,会出现10万知青奔赴南国宝岛举银锄战荒凉的情景。日月蹉跎,往事如烟,许多事都渐渐淡忘了,然而,近半个世纪前在海南重山复岭中大开荒的一幕幕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那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们常常是天未亮就点灯起床,天刚蒙蒙亮,便扛着那把公鸡牌锄头走上荒山野岭。凭借这把锄头,开垦出一垄又一垄的环山行,挖出了一个又一个橡胶洞穴。在那段不寻常的日子里,仅仅凭借一把锄头,硬是在荒山野岭上挖树头,撬顽石,刨坚土。手上的那把公鸡牌锄头虽然钢质挺好,仍然敲得火花四溅。正是在我们的拼搏中,往日的荒山野岭披上了新装,绿油油的橡胶苗茁壮成长,煞是好看。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离开海南这片热土后,我们曾经又回返了若干次,不仅回访了第二故乡,还有机会参加了海南农垦召开的知青回访大会。记忆中,从大陆跨越海峡,乘坐大巴驶上高速公路,两边山坡上满是一层层人工开垦的台地。举眼所见,到处就是接连不断的绿色橡胶林,一片又一片,看不到一根杂树。一棵棵苍翠欲滴的橡胶树,粗壮笔挺的树干,或临崖傍溪,或散布在山腰,瘦瘦细细的树桠上,一把把三蓬叶自由舒展,宽大的树冠如同绿色的大氅一般,郁郁葱葱,漫山遍野,披撒在广袤的大地上,与悠悠山水相连,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大巴沿着国道海榆中线在绿色的青山中蜿蜒而行时,公路边排列整齐的橡胶林高耸挺立,无边无际,像一道道绿色屏障,令人叹为观止。每每到了高处,看到的胶林,一棵棵树的树冠相连,山风吹过,整个胶林籁籁作响,竟像一片涌动的绿潮。

半个世纪过去了,对于海南岛上的每一处胶林,如今还了如指掌。在琼海市西南部万泉河上游半山区的东太农场,有一座中国第一个民办的琼安胶园,胶园中尚存有二三十株百年橡胶树,是马来西亚华侨何麟书于1906年创建时栽植的,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素有“海南第一橡胶园”之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这座琼安胶园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采种育苗基地,为我国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提供了大量的种子和母树育苗,为新中国大面积发展天然橡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五指山南麓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在村东300米处,有一片40亩的橡胶林。这片属于金江农场三区的橡胶林,现存690株50年树龄的橡胶树仍然维持生产状态。

橡胶树为大戟科多年生乔木,是一种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因其每一小根叶柄上总是着生三瓣叶片,被我们俗称为“三蓬叶”。新中国刚成立,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西方国家甚至连一块胶片、一截橡胶芽条都不允许输入中国。在美英等国的控制下,东南亚一些产胶国也颁布了针对中国的“封关”法令。当时,海南岛并不符合国际上公认适宜大面积种植橡胶的条件,岛上只有一些零星胶园。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坚定地自主发展天然橡胶事业,用实际行动回应西方的封锁。

从1951年底起,就陆续有解放军、农林专家、技术人员、大学生以及归国华侨等,多达数十万人来到这里的荒山野岭,打响垦殖天然橡胶的战役。1958年,海南农垦成立之初种植的橡胶开割,乳白色的胶水流入胶杯,消息令人振奋!

1968年至1975年间,先后又有广东、湖南、陕西等地的10万知青加入到海南农垦的建设中,有力地推动了农垦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有的甚至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作为知青中的一员,我们的热血没有白流,生命铸就了绿色丰碑。

在人类的创业史上,大山常常是开拓者的根基和立足点。有大山,就会有人从外面走进来,也会有人从大山中走出去。我们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兵团时期走进海南大山里的,诗意的青春,浪漫的年华,全部托付给了有如海洋深广的橡胶林。那个时候,海南的许多山野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气候恶劣,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当地山民大多还沿袭着刀耕火种的方式。在当时,我们也像当地山民一样,凭着手中一把大刀、一杠锄头,还有一支钢钎、一把铁锤,采用“大会战”这种大兵团作战的生产形式,按区域划分,在人迹罕至的原始热带雨林里,砍荒凉,炸顽石,修山头、挖大穴。劳作中,恐怖的瘴疠、疟疾、山蚂蝗、马蜂、毒蛇等像幽灵一样威胁着我们脆弱的生命。我们用意志、汗水与严酷的大自然抗争,改写大自然的风貌,掀起了中国橡胶垦殖史上又一次大发展的高潮,铸就了连绵数百万亩的胶林田园,尽管保存率不足30%,仍然在农垦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2年10月16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向世界宣布,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天然橡胶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国家巨大的投入、数代海南农垦人接续奋斗,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奇迹。一部海南农垦的历史,就是新中国建设天然橡胶基地的历史,更是一代代农垦人接续奋斗的历史。其中,离不开我们知识青年的一份付出,包括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在险峻而又灵秀的黎母山上,曾经有一个让我们这些知青引以为傲的“黎母山割胶班”。这个知青集体曾经从上山砍来葵叶、茅草盖顶,用泥浆和着稻草涂抹成墙,搭起自己一个个窝。窝里的床铺桌椅是自己做的,伙房里的锅台也是自己盘的。他们管辖的橡胶有200多亩6000多株左右,共4个林段,分散在各个山旮旯里,每天全靠两条腿爬山越岭十几公里去割胶,其中三个林段割胶时要趟过齐腰深的急流才能到达,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起了简易木舟。他们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过河去割胶。收胶归来,中午还要赶制胶片,下午还要养猪,赶鸭,侍弄菜地等,辛苦异常。正是他们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出了一代知青的形象,成为那个火红的年代中央、地方媒体关注的热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有生之年,我们欣然的看到了描写海南农垦人的一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上黄金时段播出;我们也欣然的看到了,在海南岛,橡胶树已经是第一大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超过800万亩,约有23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橡胶有关的职业;天然橡胶已成为海南的重要产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南已成为新中国大规模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成功典范。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www.ic-34.com!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