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最火的商业案例?

发布时间:2014-12-28 11:36:28   人浏览 来源: 橡胶技术网

橡胶技术网 - 营销推广

导语:今年中国最火的商业案例有哪些?韩寒和郭敬明的电影、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雕爷的牛腩、罗振宇的月饼……他们为什么能火?有什么共性吗?

今年中国最火的商业案例有哪些?韩寒和郭敬明的电影、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雕爷的牛腩、罗振宇的月饼……这些案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背后都站着一个“明星”,它们被冠以“粉丝经济”的概念,他们都崛起于互联网。

如果商品品牌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始人的个人品牌。那么这类品牌我们称之为“个人品牌”。与其相对的一类品牌,则称之为“商标品牌”。上述所说的品牌均属于个人品牌,对于这些案例,批判的人和赞扬的人几乎一样多,这再正常不过了。有人把他们看作一个时代的开拓者,有人把他们看作哗众取宠的小丑。俗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既然他们火了,那他们肯定做对了一些事情,今天就来谈谈如何成为最火的商业案例。

1、不做定位,只做自己

几乎每个做市场、做品牌的人都学过定位理论,它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占领一个独一无二的细分市场的第一名位置,如此消费者才能清楚的记得你的名字。如果你找不到这个细分市场怎么办?使劲儿去找。

这是从消费者出发的一种理论,它要求我们首先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找到需求的空白点,然后去抢占这个空白点。在大众媒体时代,这个策略是很实用的,但是这个理论放在个人品牌身上好像就不起作用了,他们似乎没有去找什么需求的空白点,他们做得几乎都是红海市场啊!

他们不是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是在创造一种新的需求。他们没有在寻找差异化,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当他们以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格出现的时候,他们的产品就变得独一无二了。

2、消费者买的不是实用性,而是自我表达

有人写文章讽刺说老罗卖的不是手机是情怀,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他卖的是什么,而是消费者买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想不清楚这个问题,那我们就不明白韩寒5个多亿的票房、老罗8万台的预定是怎么来的。

马斯洛清楚的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了5个不同的层次,那么很简单,商品也就可以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同样的一种商品,就拿衣服举例吧,露天市场或者超市里卖的衣服卖的是保暖和蔽体功能,它提供给那些生活最窘迫的人群,所以这些衣服基本上只能卖个原材料成本价。百货商场里卖的衣服就要高一个层次了,消费者来买的是“好看”和“舒服”,当然也包括“面子”,所以这里的衣服就可以卖得比成本价贵上5、6倍甚至7、8倍。再往上一个层次,就是奢侈品了,消费者买它是买什么呢?自我表达。土豪买奢侈品是要表达自己有钱,有品位的人买奢侈品是要表达自己对某个风格、某种生活方式的认可,这都超越了衣服的实用性。

当粉丝在消费偶像的时候,他们绝不是简单的去消费那个商品的实用性,他们也是在通过消费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老罗卖的是他的情怀吗?不是,他卖的是消费者自己的情怀。消费者通过消费韩寒、消费老罗,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立场。为什么我们要表达立场?因为我们要寻找同类,这就是社交的需求。

当然,这种自我表达式消费的前提是,这个商品的实用性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实用性是基础,它是自我表达所附着的实体。这就好比说,世界足联不会颁发一个塑料的大力神杯作为冠军奖杯,哪怕它是世界足联颁发的,也必须要是个金杯才对。

对了,有些人批评说,那些不想自我表达、只想要商品的实用性的消费者就不会购买个人品牌的商品。我想说,太对了,本来就没准备卖给他们。

3、立场鲜明,拒绝中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矛盾冲突,有矛盾冲突就有利益集团。在政治领域,冲突表现为不同政党的不同政见。在生活领域,冲突则表现为对不同品牌的支持。

什么是成功的品牌?它一定是一个一群人爱得要死,另一群人讨厌的要死的品牌。当我们看到有一个品牌被骂的体无完肤的时候,其实这群叫骂的人反而是在帮助这个品牌,他们的攻击会让支持这个品牌的人群激起斗志,起来捍卫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心理动机也挺容易理解的:“你说XX是傻逼是吧,我支持XX,那你就是说我傻逼咯?你说我傻逼,我一定要反击你。”

品牌的这种支持之争,其实和政治上的党派之争性质没什么不一样,只是表现的更加温和罢了。个人品牌一定会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立场,如果他两边都想讨好,那么他就不会有人支持,个人品牌们对此都非常清楚,他们为一些人代言,同时反对另一些人。还记得苹果著名的《1984》和《ThinkDifferent》广告吗?乔布斯就是靠叛逆的形象征服粉丝们的。

4、大众化你就输了

有些批评者认为,个人品牌只能获得一些粉丝的认同,无法获得普遍意义上的商业成功。然而,这根本不是一种批评,这就是对事实的陈述,完全不必加上批判的口吻。

个人品牌天然就是反大众化的。消费者消费个人品牌是在表达自我,是在寻找同类,如果这个品牌大众化了,它不再只是代表某一类人群了,那么它的价值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所以,个人品牌一定不会是大众品牌,如果用大众品牌的标准去衡量它,我们的尺子就用错了。谁说它一定就要基业长青而不能昙花一现?谁说它一定要做到巨大的销量而不能是小而美的存在?



转自:橡胶技术网,橡胶行业门户网站!

橡胶人才网
橡胶技术网 www.www.ic-34.com!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首页 | 橡胶新闻 | 橡胶价格 | 市场数据 | 橡胶技术 | 资料下载 | 橡胶文化 | 橡胶标准 | 橡胶制品 | 橡胶管理 | 橡胶展会 | 胶网图片 | 橡胶招聘 | 橡胶人才 | 橡胶论坛
联系电话:021-59195925 咨询合作:13524284813 邮箱:loogo@163.com 橡胶技术网为你服务 QQ: 36656166
橡胶门户网 Copyright 2006-2020 胶网版权所有